最近一个月,小程序动作频繁,屡屡晚上放大招,我们先来稍微梳理下这些日子微信小程序的更新动作。
4月14日,小程序开放“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小程序”的能力。
4月17日,第三方平台支持小程序、小程序新增数据分析接口和小程序代码包大小限制扩大为2M三项新能力上线。
4月18日,微信小程序启用专有二维码,小程序二维码不再是方向二维码,而是圆形。
4月20号,公众号可以关联不同主体的小程序了。关联小程序的主体不再受限,也就是说,所有公众号(不限类型)都可以关联不同主体的小程序了。每个公众号最多关联13个小程序:一个公众号最多可关联10个与公众号主体相同的小程序,以及3个与公众号主体不同的小程序;同一小程序最多可关联3个公众号。
4月22号,为了方便用户在阅读文章时使用公众号提供的服务,公众号图文消息支持添加小程序卡片。
4月25号,在支持同主体的前提下,小程序和公众号可以同名了。
4月26号,公众号可快速创建“门店小程序”。小程序开发门槛进一步降低,没有开发能力、不懂代码的公众号运营者也可以有自己的小程序了。
4月28号,公众号可以快速注册新的小程序:、公众号可以快速注册并认证新的小程序;已关联了同主体公众号的小程序,可一键完成微信认证。
微信小程序大招频发,让很多观望的人重新感到心潮澎湃,感觉机会就在眼前,该立马行动了,于是不少小程序开始被创建。同时,也有人感觉腾讯大招频发,原来的克制不见了,说明微信开始着急了,原来设想的小程序火爆没有实现,必需要通过一次次更新开放来点燃这块市场,这也说明这块市场不容乐观。
但无论哪种说法,我感觉都过分看重眼前的变化和利益,大家还是过于见风使舵。
首先,小程序大招频发,不是它现在的改变,这肯定是有战略规划的,这么频繁的更新起码程序上是事先开发测试好的,微信公开课的主讲人此前也在公开课说明了这点,很多更新功能微信早已经开发好了,只不过要在合适的时候放出来。
其次,小程序的底牌是微信,小程序的能力会一步步被赋予,小程序的流量会一点点被引入。小程序如此被培养和重视,其今后的发展潜力肯定不容忽视。
最后,我举个简单点的例子。新学期,班上来了个新同学,这个同学很低调,平时不怎么跟人交流,有人问他他就回一句,但学习、素质还挺高,而且颜值不错,后来得知这位同学的爸爸是市委书记(不是达康书记!),最近发现学校领导、老师、甚至市里的秘书都常来关心照顾这个同学……你说这位现在沉默的同学将来有没有前途?!